“对话”,其中就包括了心灵的“对话”。不仅在“教”的教过程中要“对话”,在“育”的过程中也要求“对话”。那种“训斥”与“指令”式的思想教育,应该转变为“共同探讨”式的交流与沟通。
3、受教育的学生是有着独立生命体系的个体。
不同个体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不同个体生存的环境的异同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个生命个体的发展走向。
4、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改革密切地联系起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以往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的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大力发展新课程改革势必也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顺利开展。
5、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明确指出的。中学生健康不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还应包括心理方面的,由于没有健康的心理,身体只是行尸走肉。
6、心理健康是可预防和调节的,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青少年正是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育和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生理和心理都既易于接受某些不良信息而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也较易于不断接受良性信息而趋于健康有序状态。就如调制好了的橡泥,既可塑造出良善,也可塑造出丑恶。
五、研究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采取系统的,有层次的,多元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探索。
1、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现状、不足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2、调查研究法:
对影响“留守娃”心理健康的环境、个人因素进行调查。
3、档案评价法:
对“留守娃”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评价。
4、行动研究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