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看课堂是否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自主阅读方式。
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有机整合情况。具体看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交往结构中的情感设计,课堂交往是否既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又能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提高。
⑵认真开展“自主阅读教学”专题研究
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②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获取语文综合素养。
七、“自主阅读”的教学目标
由于各年级段学生认知规律不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差异。研究发现,学生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也不一样,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制定分层的“自主性”教学目标。
具体是:
低年级段:引导自主阅读教学。
中年级段:养成自主阅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读教学。
高年级段:独立自主阅读教学。
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学会自主阅读的体验。
中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思考题,预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去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去体验情感,训练思维。
高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示学法,提出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总结阅读收获,最终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八、“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步骤
自读 —— 质疑 —— 讨论 —— 读书
一、自读。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进行预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自学习惯。
1、确定自读的目标导向。首先,应有基本目标和争创目标的设计,体现“个体差异”。其次,从学生思维活动的纵向发展看,具体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成功、愉悦的状态中,从而进一步诱发学习的动机,以调节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提高自学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