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假设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利用网上资源、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上课的老套路,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最新的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各门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学生真正成了知识的探究者,学习者。信息技术把封闭的教学模式变为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把死板的课堂变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必将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创造潜能将得到充分的展示,整体素养将得到全面提高。
课题的界定
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㈡学科教学: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教学。
㈢整合: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属于不同范畴,但是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方法和手段及信息技术的理念融于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㈤有效整合: 整合的核心就是“融为一体”, 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有效整合”的依据是系统科学的方法论。
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途径的研究”就是:研究探索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最佳效果,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依据
㈠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