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王桂华老师的《二氧化碳制作的研究》说课稿和整合教学设计、胡淑珍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和整合教学设计、宋玉梅老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说课稿和整合教学设计的案例,黎常英老师制作的物理课件《光的折射》说课稿和整合教学设计,都反映出了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比赛中获奖。课题成员张秀莹在2009年10月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中,执教的《命题定理》荣获一等奖;在2009年12月全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执教的《平方根(三)》获得一等奖。
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都有了较大的收获。在课题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克服了过去那种利用简单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在自主学习型课堂设计上,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不但增强了直观性和演示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提高了知识的密度和广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成功经验,参加上级优质课评比,获奖率和获奖档次显著提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本地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我们从事的研究成果主要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各年级,呈现形式是论文、课件和课堂实录及研究报告。
五、研究成效
解决的具体问题:
如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而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简单地“应用”,如何找准整合点,实现有效整合,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高效益和高效率,从而实现有效的整合。主要有三个基本思想点:
⒈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学科教学活动的高效益;
⒉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最合理的信息处理,从而成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资源;
⒊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A1教学准备阶段的评价:
B1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学生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围绕学生的不同需求展开。
B2能力目标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注培养学生的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B3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新颖,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和空间。
B4 教学策略的设计。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课堂富于变化,预设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开放性问题,并给学生预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A2教学实施阶段的评价:
B1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实际实施情况。
B2教师的应变能力。
B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