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2011年4月-5月:将现有学生的状况进行摸底,总结各种现存的学习问题以及分析产生促成的诱因。
2011年6月-11月:对于选定有代表性的学生做好跟进与干预辅导的记录。
2011年12月:将所有个案进行系统分类、分析,找出适应不同儿童的最佳干预模式。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是概括讲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语文教学要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民族传承。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能从点滴的生活案例中得到启发。第三,对对语文教育教学效果的期望值,培养学生六个能力,即: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功底,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认同感,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解决主动“教”与被动“学”的矛盾
围绕教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要求一种转变,所不同的是,教师的“教”是更为积极的、主动的,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在它的设计之初就要考虑教学中教师、学生、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是可控制的,也是可以有目的的塑造的,而学生就不一样,他们始终处于教学的中心环节,他们的“学”,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积累形成的,极易受到教师的影响,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要求对于每个学生来讲虽然一致,但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如果没有具体要求的话,有很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什么时间完成、多长时间完成,质量可好可差,在学生中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教学方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实行全方位的干预,即目标的制定、执行的过程、达成的效果、效果的反馈、教学方式的可重复性和适用人群等等方面都要全程的监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