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例是要增强年鉴编纂的规范性,使年鉴更加规范得体。完善体例和坚持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目标一致、相得益彰的。创新肯定会打破原有的一些体例规范,但创新也可以形成一些新的体例规范。我们知道,除了年度性、资料性、检索性这三个基本的体例规范之外,古今中外的年鉴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和一成不变的例式和规范。规范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规范是人创造的,是为人所用的。我们既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能为了规范而规范。规范和创新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年鉴的内容质量,以适合读者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通过创新实践,逐步完善体例、弥补体例缺陷,进一步提高书稿质量,是我们的明智选择。而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积非成是,一本通书编到老,则有可能将年鉴引入死胡同。
三、充实内容
省级年鉴的部头都比较大,说要进一步充实内容,也许有人不以为然。问题在于:年鉴部头大是大,但有效信息容量到底有多少?司马迁的《史记》篇幅并不大,只有130篇,52万字,记述西汉中期汉武帝以前中国古代3000年的文明史,不但历史脉络分分明明,而且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生动具体的记述,尤其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感人,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在项羽本纪中,说到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美人和之。这时候,“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然后,告别美人,策马而去……了了数语,生动传神,将一个盖世英雄在穷途末路的危难时刻,依然豪气不减,慷慨高歌,同时又怜香惜玉、儿女情长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此外,许多著名的成语,如约法三章、韩信点兵、项庄舞剑、冯唐易老、衣锦还乡、死灰复燃、扫门求见、舌卷齐城,等等,均出自《史记》。《史记》之所以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司马迁发明了纪传体,为重要人物立传;善于区别重点和一般,一般不表或三言两语,重点则浓墨重彩;重大历史事件运用全景式写法,并重视情节和情景描写。因此,不少历史事件就像一出出大戏展现在读者面前,重要历史人物大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这样,《史记》就将沉寂的历史完全写活了,它不但成了不朽的历史巨著,也成为伟大的文学名著。我们的省级年鉴,从篇幅来看,不论哪一部都比《史记》大一两倍、两三倍,但论有效信息,谁敢与《史记》相比,根本不可以望其项背。
面对省级年鉴越来越大的部头,有人主张消肿,压缩篇幅。而我的意见则是有压、有保、有增。“压”是压水分、压广告;“保”是保基础信息,保基本资料;“增”是有选择地适当增强记述深度。通过压、保、增,在维持原有篇幅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年鉴内容。
为了应对第四次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在2009年初《广西年鉴》编务会和组稿会上,我曾两次提出进一步充实年鉴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在提高广告档次和品位的基础上,减少100个页码的广告。二是通过增加图表、收入回溯性资料、新辟“调研报告”部类等,增加二三十万字的图文资料。具体要求:条目配图由130多幅增至180多幅,条目配发的示意图和统计表各增加20个左右,总数分别达到50多个和100个左右;回溯性资料重点收入建国60周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含系列示意图);新辟的“调研报告”部类,以10万字左右的篇幅,收入重要、新颖的专题调研报告10多篇。三是补充一些基础数据,充实地方、部门、行业基本情况的内容。如地级市必须反映的基础数据由40多个增加到70个左右,县(市)、区基础数据由20多个增至30多个;部门、行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也力求全面反映。四是对重点选题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题材进行深入反映,通过拓深反映层次,深化主题,细化资料结构,增加有效信息容量。对某些具有年度标志意义的重点选题和地方特色题材,除拓深反映层次外,还可以运用多种资料形式,如配发组图、表格、链接资料等,进行放大式的强化反映。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广西年鉴》归口地方志机构主管主办后他兼任主编,我为执行主编)十分支持我的这些意见,要求编辑部和广大作者认真加以落实。落实的结果,是《广西年鉴》在第四次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继续获得评委们的普遍认可。当然,这些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意见和做法未必都适合其他兄弟年鉴,仅供参考。《广东年鉴》、《安徽年鉴》、《山东年鉴》、《河南年鉴》、《武汉年鉴》等在充实内容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四、减少差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