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概念是前科学概念的简称,也有人称为日常概念。它是指个体在正式学习某个科学概念之前已形成的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理解。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前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但人们常常研究前概念中的错误概念。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它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1、儿童自己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围绕“我”构筑概念,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反思自己的理论。他们注意事物细节,关注表面特征,缺乏对本质属性的概念。缺乏科学意识,更没有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的区分。2、儿童前概念具有相当的内聚性(连贯性),改变儿童的前概念不是改变的一个点,而是在改变一个网络、一个系统。
儿童前概念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学生不理解新的学习内容,不是因为他们智力的低下,而是由于他们的已有认识和新内容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因素,造成了认知上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获得他们对自然现象事物的已有看法与观点,有助于把握教学的出发点,精心的预设出贴近学生、源于学生、能让学生自己产生学习真实感、愉悦感的教学程序。课堂里,教师有策略的揭示学生的前概念,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建唤起学习积极性的环境,推动学生快乐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概念是个人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下的小学生前概念可能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判断学生的实际状况,当创设的情境无法推动学生的前概念发展时,要会随机应变,灵活调整教学程序,提供学生可以并乐于自己思考的问题,激发新的探究过程。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同类课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林嘉绥和美国圣约翰大学心理系周正等开展的《中美6岁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比较研究》课题研究,两国学者不约而同地都提出应重视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儿童思维的问题。江苏常州市教科研组潞幼等开展的《开发和运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得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南京市栖霞区教师进修学校卢小燕开展的《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调查及正误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发展其探究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2006年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教师周旭晨开展的《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中有关物理知识前概念的研究》。美国的《科学教育》杂志和英国的《国际科学教育研究》杂志,近两年几乎每期都有一两篇关于儿童科学概念研究的论文。2000年4月,日本各所幼儿园开始实行由现文部科学省颁布的新改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新《要领》指出:“以幼儿园教育为基本的幼儿教育应让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以儿童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使儿童萌发自我意识,认识他人的存在,并基本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幼儿期是儿童的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对自我概念中的自主、自律这一对矛盾又统一的子概念的理解是幼儿教育的中心课题。我们小学生的《科学》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概念很多,但我国在儿童前概念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很薄弱,如何合理地利用儿童的科学前概念,使孩子们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有待于我们对科学教育中儿童概念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作更多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的《基于儿童前概念的教学实践研究》,则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适宜地进行科学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基于儿童前概念的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一新的课题研究形式必然是对传统课题研究的有效补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