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让孩子真实的看到空气有重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直观的视觉冲击比单纯的理论说教要好得多。因此,要让学生真实的看到“空气有重量”是本课教学重点。空气的重量我们无法感知,在没有其他仪器设备协助之下,没办法在空气中称出空气的重量。教学的实验活动采取的是这样的方式:给气球吹气,让气球装一定压缩比例的空气,使得气球中的空气密度比外面的空气密度要大,以此来借助小天平显性的观察到空气的重量。
当我们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时,发现实验装置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小天平不容易稳定是一大弊端,第二个是灵敏度有待提高。经过一番琢磨,我们将材料进行改进:
这样的改进有两大优点:其一是让小天平在支点处只往一个面上转动,不再360度摇晃,其二是用橡皮泥来调节平衡,操作难度降低但是灵敏度大大提高。这样的材料组合,让孩子真实的看到空气有重量,对自己原有的前概念产生强烈冲突,对自己的原有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建构,概念在“亲眼所见”的背景下,通过真实的观察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如果本课仅仅是为了得出“空气有重量“这一单一的科学概念,是不能将孩子们的前概念进行更好的完善,因此,我们在思考:如何让孩子做进一步的观察探索,真正看到“空气的重量是很轻的”这一事实?最好的办法是在真空中称空气重量,但是条件受限制,我们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即使有也没办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亲自实践。我们把解决问题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小天平上来,利用等量代换的平衡道理,通过增减橡皮泥来调节平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在气球充气之前平衡,充气之后不平衡了,要调节平衡时增加的橡皮泥就相当于气球中空气的重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量。然后把11个小组的同学将小天平调整后的增加上去的橡皮泥聚拢在一起,放在电子称上称,让他们真实看到空气有重量,但是重量很轻。通过这样观察的深层推进,科学概念不断得到升华。
2、《电和磁》——单元和课时概念体系前测的实践研究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区分教材中提供的事例谁重谁轻,很可能胡子眉毛一起上,结果是学生不是搞的更清楚而是更糊涂。但我们如果先能从概念体系入手,编写一个单元和一个课时的概念体系,就能更加理性面对教学,分清先后关系。
在单元概念体系建构中,我们可以从核心概念,具体概念,具体事实三个层面入手建构概念框架,目的是理清概念本身的逻辑结构,比较客观地描述其间的关系。而在课时概念体系建构中,主要是对概念的定义及主要特征做细节切分,依据学生认知特点考虑每个特征的出场顺序,比如哪层含义是学生的初始想法?哪层含义是对初始想法的涵盖?等等。
现在我们以“电和磁”概念体系的建构场景为例来理解单元和课时概念体系建构的过程。
①“电和磁”概念的单元概念体系建构范例。
以“电和磁”为主题的教材单元设计了8课学习内容:“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 、“电能和能量” 、“电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我们构建的以“电和磁”为主题单元的概念体系的前测:(左图)
②“电和磁”概念的课时体系建构范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