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题通过细胞内糖分解过程的简要概括图来考查考生是否对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准确和完整的理解。在该概括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过程①和②表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其中②为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表示两种不同产物的无氧呼吸过程(其中③或④为第二阶段)。
选项A是指植物细胞能够进行两个类型的无氧呼吸(如某些植物种子长期浸没在水中引起“烂芽”现象就是酒精中毒所致;马铃薯块茎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等)。故该选择的表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干要求。
由于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故选项C的表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乳酸发酵的全过程中,过程①与有氧呼吸相同,产生「H」,过程③是丙酮酸(C3H4O3)产生乳酸(C3H6O3)需消耗「H」,故选项D的表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干要求。
由于过程②包括了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故选项B的表述是错误的,符合题干要求。
选B(正确选项)的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40%,选A的占39%,选D的占11%。选B(正确选项)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有氧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呼吸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的场所不清楚;二是对线粒体的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理解不到位。选A(非正确选项)比例过高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无氧呼吸只是厌氧菌的呼吸方式(错误概念)。错选D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过程⑤的丙酮酸分子和乳酸分子的变化过程。
8.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 A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 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 A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 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解析:本题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情景,考查考生对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具体过程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经元在静息时,细胞膜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可以排除选项B和D。由于Na+内流过程中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故在选项A和C中正确的选项是A。
选A(正确选项)的考生人数只占全体考生人数的16%,而选C的占60%。主要原因是多数考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理解不到位(不够完整),脑子里存在着“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的错误概念。务必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意。
10.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B.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C.通过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
解析:本题通过三类微生物(病毒、藻类和真菌)从不同的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3个必修模块和初中内容。选项B、C、D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干要求。由于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故选项A是错误的,符合题干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